专家简介
李康
成都市高新区揭榜挂帅型研发机构“岷山计划”华西医疗机器人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院长,华西精创医疗科技(成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西精创”)董事长,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匹兹堡学院科研副院长,华西医院-商汤科技联合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生物力学、人机交互和医疗机器人、人工智能、医学影像分析和医疗器械创新领域的研究。
当前全球科技创新密集活跃,科学交叉融合不断发展,医工融合力量在临床价值上进一步凸显。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程度加深,医疗机器人、护理机器人和家居机器人也迎来新的发展风口;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新技术的发展,也让医疗机器人产业面临新机遇。本期,我们邀请到华西医疗机器人研究院院长、医疗机器人研究专家李康研究员,围绕医疗机器人目前的发展现状,华西医疗机器人研究院的行业优势及未来布局等进行介绍和分享。
BioCollaborate
当下,医疗健康领域迎来了数智化发展浪潮,医疗机器人作为这一浪潮中医工融合的典型应用,为医疗行业带来了什么样变革?
李康
根据应用场景,医疗机器人可分为手术机器人、康复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三大类。目前,临床逐渐向微创化、智能化、精准化发展的大趋势使医疗机器人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医疗机器人有助于实现复杂手术简单化、标准化、规范化、同质化,能够有效避免由医生临床经验和手术操作的差异造成的手术瑕疵和处置不当、同时能够通过医疗机器人康复训练,改善患者的身体功能,减轻疾病状态,提高健康水平等。
尤其在我国,患者人数众多,医疗资源紧缺,医生的手术排班密度大,手术时间长,有时经常会连续十几个小时站在手术台前。医疗机器人的出现,为医生提供了一双操作精准且不知疲倦的双手,使医生通过内镜系统就可以开展很多以往难以完成的柔性工作。此外,不同地区和级别的医院的医疗水平不可避免有所差异。尤其是基层医院和城市的三甲医院相比,患者对基层医院开展手术的信赖度要低很多。但如果在基层医院部署手术机器人,由于标准化、规范化、精确化的机器操作,手术的质量得到了保障,患者也能安心地在基层医院接受治疗。远隔千里也能实施高难度复杂手术,这对于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对于偏远地区的优质医疗资源覆盖都提供了新的可能。
目前医疗机器人的智能化程度还远达不到自主开展手术的水平。类比具有自动驾驶功能的汽车,我们现阶段的医疗机器人就像是处于早期的手动挡汽车,还需要踩离合来换挡,还没有达到自动挡汽车的程度。虽然我们现阶段开发的机器人的自动化水平还远低于已有的自动驾驶汽车,但我们正在持续就如何提升医疗手术机器人的自主性开展相关研究,未来我们的长远目标是开发能够独立开展手术的全自动手术机器人。
BioCollaborate
能否请您介绍一下华西医疗机器人研究院的发展情况以及其成果转化的模式?
李康
华西医疗机器人研究院得到高新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得到了“岷山行动”计划的资助,是由高新区政府、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大学匹兹堡学院等多元主体参与,内部分工合理,相互协同支撑的新型研发机构体系,聚焦“产教融合”及产业孵化。我们研究院具备自主研发的能力,在医工融合领域开展着研发和转化工作,同时我们也对参与进来的多元主体产生的研究成果进行落地推广。
根据“岷山行动”计划要求,我们依托研究院进行技术研发,将陆续孵化十余家企业,涉及医疗机器人上下游产业链,计划开发的产品管线覆盖从手术、康复到服务三大类医疗机器人。目前,已成功孵化一家智能中医诊疗康复企业,3D医疗打印以及医院辅助诊断设备即将孵化成型,我们已经推出的康复机器人和手术机器人在未来也将成果转化落地。
华西医疗机器人研究院发展模式是全链条覆盖,各个点位突破。企业性质决定了其所聚焦的管线一定是能在两年内进入转化阶段,产生实际商业价值,转化成上市产品的,所以我们在前沿技术和落地转化之间还是划分的较为明确。对于在短期内看不到产业化价值的前沿技术,我们通过评估会将它留在医院实验室继续开展研究工作。比如脑机接口这样的细分领域,我们也早有布局,但它还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从企业视角下来看,对它的孵化我们还是持比较谨慎的态度。一是脑机接口目前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获得的投资也非常多,但就目前我们的资金情况和发展规划,不益过早进入;二是,我们更重视的工作是在企业发展的第一阶段集中资金和精力做出几个有代表性的成功案例。
BioCollaborate
华西医疗机器人研究院获批建设已有三年时间,目前它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的力度如何?
李康
华西医疗机器人研究院是一个面向全球的新型研发机构,落成在成都。不管是合作团队还是招徕人才,我们都不局限在国内。研发团队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可以是远程的,到进入孵化流程时,才会落到成都。目前,研究院已经建成了一支80余人的团队,作为一个完全开放的平台,研究院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在国际上日益凸显,未来也会源源不断有各个细分方向的国际化团队加盟,将更快加速研究院对医疗机器人中的关键“卡脖子”技术的攻关,进一步发挥产业转化平台的全链条孵化功能。
我们同时还依托华西医院和四川大学匹兹堡学院来聚集高端人才。华西医院位列全球医疗卫生机构前茅,它能连线到国际一流的领域人才;四川大学匹兹堡学院作为西部地区唯一且教育部正式批准的中美一流高校联合办学机构,有着完整医工交叉学科教育培养体系,设立的五大专业覆盖了医疗机器人开发相关的所有知识体系,能够帮助我们很好地实现产教融合。
在“产学研用”的全链条上,我们畅通无阻,不仅仅是布局医疗机器人大模块下单个专一方向,我们更倾向全面铺开,各个击破。无论是在学界还是产业界,放眼全国,也鲜少有华西医疗机器人研究院这样的新型研发机构,能聚集“产学研用”的全链条上的所有多元主体,且实现各主体之间的有机配合。其他地区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产、学、研、用都分布在不同的地方,协调工作难以开展好。研究院已形成医工融合全链条创新范式,成为全国独树一帜的新型研究转化平台。
BioCollaborate
就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您如何看待成都的区位环境或者产业环境?
李康
西南人口数量大约在两亿,有着旺盛且不断增长的医疗需求;同时西南地区的基层的医院条件远不比东部地区。在这里,医疗机器人的需求缺口还很大,同时对医疗服务的成本也有着不小挑战。成都在西南片区影响力和辐射力巨大,我们坐落在这里,有着天时地利人和的产业环境。现阶段我们已成功开发出了脊柱微创手术导航系统、穿刺手术机器人等具有引领性的产品。还有我们的高速3D打印机,已经取得了超100台的订货量,预计今年将达到200台。随着我们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和国内外优势团队的深度合作,研究院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将加速推进医疗机器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未来势必在西南地区建成医疗机器人“产学研用”的创新高地,形成一个上中下游完整的医疗机器人产业体系和适宜医工融合发展的有机生态环境,领航我国医疗机器人技术的创新研究、技术转化和产业发展。
关于华西精创
华西精创医疗科技(成都)有限公司是华西岷山医疗机器人研究院的工商注册实体,是成都市高新区政府以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在面临新的医疗设备国际竞争中积极引入国内外顶尖科技创新团队或科研机构,依托国家级科研平台“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平台”,围绕医疗机器人产业技术方向,建设的西部第一家集产学研为一体,以产业孵化为核心的新型综合研发型企业。
公司主要开展医疗机器人领域的技术研发,突破医疗机器人中配准与空间映射技术、图像处理技术以及人机交互技术等技术瓶颈,目前已落地近10个项目,包括:医疗3D高速打印系统、神经可视化脊柱微创手术导航系统、智能中医诊疗系统、体适能/助老机器人、康复助力机器人、医疗级触觉传感与智能设备、穿刺手术机器人、骨科手术机器人、多模态智能神经及骨肌康复助力系统、有限元公共技术平台等。研究院围绕医疗机器人产业技术方向,项目团队突破了医疗机器人中配准与空间映射技术、图像处理技术以及人机交互技术等技术瓶颈,形成跨学科、跨机构、跨国界的协同创新体系,有效弥补了国内在胸腔穿刺手术、关节手术、脊柱手术、康复科以及放射检验科机器人产品上的空白,实现关键技术与国际一流水平同步。
>> END <<
天府生命科技园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