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新质生产力”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如今,新质生产力正成为各地“百舸争流”的澎湃动力。对四川、成都而言,发展新质生产力既是现实所需、更是长远所系,是一道必须回答好的“必答题”。
四川作为经济大省和我国发展的战略腹地,在国家发展大局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四川不但有责任,而且有条件、有行动、有举措。
春潮涌动,向“新”而行,以“质”致远
近日,成都商报-红星新闻
“探寻成都新质生产力”系列报道
将目光锁定
位于成都高新区天府生命科技园内的
生物医药企业盛世君联
探寻发展新质生产力
成都在生物医药领域如何因地制宜?
报道正文如下
3000亿级真实药物库
“喂养”BioAI研发中国自己的创新药
AI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生物医药的发展格局。
走进成都盛世君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世君联”)药物研发实验室看到,2台零下80℃的冷冻抗体库里,堆放着一个个整齐排列的小方盒,盒子里放着多样性试验样本。桌上的试验仪器像永动机一样转动着,而此刻,技术人员正在对相关数据进行新一轮验证。
盛世君联的研究人员开展研发工作
最近,该公司自研的大分子AI药物研发平台BioAI又有了新的进展,其帮助多家药企进行抗体优化获得了成功。
“这不仅是AI撬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具体实践,而且加快了生物医药企业创新药研发的进程。”该公司总经理黄琛表示,这套靠3千亿级真实药物库“喂养”起来的AI系统将于近日迭代升级,“我们计划在2025年年底前,将现有的真实药物库建到万亿级。基于其数据‘喂养’起来的BioAI将会变得更加智能,从而进行无边界的药物发现,研发中国人自己的创新药物。”
新目标:
2025年建成“万亿级多样性”抗体库
为什么要建抗体库?
以治疗肿瘤的抗体药作为例子,黄琛解释,肿瘤往往会出现一些突变的蛋白或者高表达一些与肿瘤生长扩增相关的蛋白,这些蛋白叫做肿瘤抗原或者药物靶点。
“通过海量筛选,获得打向这些靶点的‘子弹’(抗体药物),这就是抗体库存在的意义。”
抗体库是现有抗体的文库,它可以提供可能对病原体有效的抗体。通过抗体库,可以加速药物发现过程。
黄琛表示,就像钓鱼需要打窝一样,抗体库相当于帮药物研发者“打”好一个优质的窝,“钓鱼者”只需要在这个窝里钓鱼,就能在短时间筛到优质的候选物。“库容越大,多样性种类越丰富,给予创新药研发者的可能就越多。相对应地对患者而言,被治愈的可能性就会越高。”
“我们拥有全球多样性较大的真实药物库。”黄琛介绍,在过去8年里搭建起10的13次方量级,相当于三千亿级多样性的真实生物药物库,并在此基础上创建干湿试验结合的大分子AI药物研发平台BioAI。
“我们计划在2025年年底前,将现有的真实药物库建到万亿级。基于其数据‘喂养’起来的BioAI将会变得更加智能,进而进行无边界的药物发现,研发中国人自己的创新药物。”
为什么追求多样性?
他认为,想要钓到抗体这类“鱼”,“鱼塘”里面要有“鱼”,这叫库容。如果希望钓到不同种类的“鱼”,这叫多样性。而在满足库容的前提下,必须追求抗体库更大的多样性。“不同的抗体有不同的结构,有可能结合到不同的表位上,只有多样性提上去了,才有机会拿到更多的结合到不同表位的抗体序列。而这正是研发创新药的基础和机遇。”
生产力:用人工智能
辅助研发创新药表现或优于传统实验
平均需耗时10年、耗资10亿美元,成功率仅10%……一直以来,创新药研发面临着长周期、高投入、低回报的痛点。在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AI技术有望为制药领域带来新的助力。
AI改变药物的研发模式,黄琛坚信这是必然会发生的。在近3年的实践中,这一想法也在不断被证实。
“随着BioAI(虚拟生物药物库)的发展,极大缩短了大分子药物的开发周期,也为无边界的药物开发提供了基础。”换句话说,高质量的标签化数据、基于生物学逻辑的AI算法和“傻瓜式”(如“一键式生成”)的应用软件,是AI打开生物药物研发大门的钥匙。
那么,BioAI是如何训练的?
黄琛介绍,该AI垂直大模型的训练,是基于其独有的全合成库技术(“千亿级多样性”抗体库)。“如果我们能用这些带生物学标签的、连续的、排序的蛋白序列训练AI,同时特别关注这些序列的生物进化和结构生物学逻辑,那就能够获得一个快速成长的生物学AI模型(BioAI)。”
黄琛进一步解释,AI的发展对突破制药研发瓶颈、加快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有着很大的帮助。
“从全新目标蛋白发现,计算结构预测、实验结构测定、专用模拟算法开发到药物设计,可以说AI已经渗透到创新药研发的多个环节当中。而创新药物研发基于数据的研发,产品的服务则依赖于数据的产生,所以它们是相互依赖的关系。”
“近期,我们的BioAI系统将升级为3.0版本。”黄琛说,去年这款软件上线,已收获了200多家药企、科研机构、高校等用户资源,“在生物药物发现方面,以往需要2—3个月才能完成的线下实验,现在最快24小时内就能出实验结果,而且准确率不低于传统实验结果。”
这意味着,AI大模型在生物药物专业领域的深度应用,使用独有的真实数据进行预训练,让AI在垂直应用上不断迭代、演进,使AI预测数据接近甚至优于传统实验获得的数据。
新未来:
创新药赛道,成都如何因地制宜?
在黄琛看来,AI制药的未来,一定是“无边界”的生物药物创造。
“自然界现有的生物多样性是有限的,而AI比我们想象中更聪明,且具有可拓展性。未来,虚拟生物药物库必然是无限大、无限多样性的,它具备真实药物库无法比拟的优点。这意味着药物源头的‘池子’更大、更有序,将带来无限多样性的药物发现。”
举一个通俗易懂的例子。目前针对传统的肿瘤治疗,抗体药进入体内,虽然毒性相对化疗来说小得多,但其仍然存在“敌我不分”的情况,黄琛解释,“它有可能会‘误食’人体内的其他细胞。但未来的创新药,经过AI的计算、分析等,只会将肿瘤细胞‘吃掉’,而不会对其他细胞产生威胁。”
“这是AI撬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必然成果。”黄琛指出,随着AI系统接受大量数据训练和项目实践积累,其将摆脱对预训练数据(即提前筛选的数据)的依赖,进化为独立的药物创造者AI。这一阶段的AI将具备无限的创造力,能够设计和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新型药物,为药物研发领域带来历史性的变革。
从自然发现到未来AI“无边界”创造,成都具备哪些优势?
黄琛认为
成都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面,有很强的基底。“技术突破在哪里,人才在哪里,新质生产力就在哪里。目前成都在基础层优势明显,但还需进一步降低算力平台的使用门槛与成本,以及提供非国产生态的算力支持。同时,引导本地‘科创投’与产业资本结合,重点投资和孵化本地行业、垂直大模型,加快本土垂直模型的迭代和进入全球竞争的速度。”
发展新质生产力,成都在生物医药领域如何因地制宜?
黄琛认为,“核医疗”是未来医疗领域最具科技含量的方向之一。成都市在《关于前瞻培育未来产业的政策措施》中,将核医药列入重点发展的未来产业,在成都发展核医药产业具有显著的先发优势和丰富的创新资源。
比如依托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选址成都双流的中核核能产业园正在建设中,“核药具有诊疗一体、毒副作用小等显著优势,核药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未来,成都的创新药赛道持续升温,应该用好‘核’这一优势资源,让核医疗技术更加精准、高效地服务于人类健康事业。”
来源:成都商报·红星新闻
成都高新区生物产业局
关于盛世君联
成都盛世君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英文名:ABLINK BIOTECH)成立于2016年,是国内唯-具有大分子全合成库技术的药物源头创新企业和高质量AI数据生产商,自主研发的生物药物库达到3000亿多样性规模,全球排名第一。
公司拥有全球领先的生物学人工智能(BioAI),搭建了包括全合成库数据生产Abcypher数据处理、BioAI算法模型、AbScreen和AbFlow 软件的闭环式、干湿轮转、自动迭代的AI生物药物研发系统,为众多头部药企、AI公司、科研单位,提供了生物药物筛选和优化、AI数据生产和高通量验证的技术服务,受到业界的广泛认可。盛世君联致力于生命科学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搭建"无限多样性"生物药物虚拟库,开展无边界"生物药物设计,立志成为全球首家实现从"生物药物发现"到"生物药物创造"的新药研发和服务企业。
BioTianfu
成都高投生物医药园区管理有限公司按照高品质科创空间建设标准,持续根据生物医药企业的需求,探索优化产业服务体系,在天府生命科技园和成都前沿医学中心打造一站式科技服务中心,为企业和项目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科技服务,涵盖从研发到生产,再到销售的生物医药全生命周期3大类14项专业服务,包含科技金融、创业孵化等19大类40项共性服务,通过一站式服务赋能园区企业,让入驻的企业充分释放创新源动力。
天府生命科技园位于成都高新区科园南路88号,占地面积111亩,总建筑面积22万㎡,于2010年正式启用。定位生物医药研发创新中心和产业孵化中心,主要聚焦创新生物制剂、化学药研发、中药现代化、细胞治疗、生物材料、医疗器械等细分领域。是西部地区乃至中国的标杆生物医药产业园区之一,作为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医药类园区代表,天府生命科技园已成为中国有重要影响的生物医药研发创新中心和产业孵化中心。截至目前,成都高投生物医药园区管理有限公司已成功培育成都先导、海创药业、康诺亚、圣诺科肽母公司4家上市企业、5家独角兽(潜在)企业,23家瞪羚企业,13家雏鹰企业,23家“专精特新”企业以及58家高新技术企业。
>> END <<
天府生命科技园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