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位于成都前沿医学中心一期,由成都高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上海医药、华大基因、中源协和、迈克生物等机构投资设立的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以崭新形象出现在公众眼前。完成了首次“创新之举”,采取市场化运营模式,以更灵活的机制配置市场资源。
作为一家“国字号”创新机构,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是国家发改委于今年1月批复建设的生物医药领域第一个国家产业创新中心,也是精准医学方向唯一的国家产业创新中心。
▲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
今年
“建圈强链”成为成都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成都正在完善
“链主企业+公共平台+中介机构
+产投基金+领军人才”
集聚共生的产业生态体系
以公共平台链接支撑企业
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
就是一个“切口”
企业主导、院校协作、多元投资
今年上半年,华大基因、中源协和相继参股华西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加入精准医学技术攻坚“朋友圈”。截至目前,华西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已拥有10位股东。中心还获得四川省、市、区各级国资平台加持——省内外“合伙人”纷纷加入,产业“背景”均来头不小。
上海医药、华大基因。
中源协和、迈克生物
这些股东单位均是
深耕行业多年的上市龙头企业
合作共建单位里面还有多家国内顶级医疗机构
把京津冀、长三角
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
地区的精准医学产业链整合起来
形成合力共建、整体联动的良好局面
除了导入本地资源外
许多外地同行
也抛出了业务合作“橄榄枝”
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还将围绕细分领域布局10家以上二级公司,承担具体产业化任务,这也意味着更多更好的合作伙伴将加入这个“朋友圈”。
推动产业链、创新链精准对接
建设公共技术平台,加速成果转化步伐
多方参与的协同创新体系其实是为了破解现阶段的行业“尴尬”。此前,业内出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各类创新主体各自为阵、缺乏联动,医学科技资助多途径、碎片化问题严重,造成了创新资源的浪费和创新产出的低效;企业和科研院所侧重点不同,导致创新主体和市场主体间信息不对称,技术走不出实验室。
▲新川创新科技园
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
以国家级平台为支撑
整合“医政产学研资”优质资源
建设精准诊断、精准治疗
精准评价和精准服务等共性技术平台
推动相关技术产品的创新研发
成果转化与产业化
目前,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载体建设正在推进。已经在成都高新区新川创新科技园成都前沿医学中心一期启动装修1.5万平米的研发大楼,总建筑面积15万平米的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园也已经启动规划设计。
按照国家发改委的要求
中心的建设周期分几个阶段
包含3年目标、5年目标
从核心技术攻关、国产化替代
到孵化多少企业
吸引多少人才
实现多少产品转化等
都有明确的考核指标
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力争通过5年建设,打造“航母式”精准医学产业集群,成为全国精准医学创新策源地、医学创新成果转化示范高地、精准医学产业集聚地、全球精准医学高精尖人才集聚区和国家医疗健康领域战略核心智库。
为此,在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体系下,未来还会打造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强化知识产权“全领域、全链条、一站式”服务,并联合成都市和成都高新区国有投资平台,建设10亿元规模的精准医学产业创新基金,通过资本助力、产业赋能,推动精准医学技术成果孵化和产业转化融合发展。
设立13个专业领域精准创新中心
实施“揭榜挂帅”制度,攻坚“卡脖子”技术
构建产业生态、打造创新体系
更需要做强其中的关键产业链条
形成体系和枝干彼此支撑
华西医院在创新链、价值链深度布局的
优势将被激活
在此基础上打通精准医学
从基础研究、应用开发
成果转移转化、产业化
和临床推广应用的全链条
“我们以川大—华西精准医学研究平台为攻关主体,优化完善协同创新机制,设立13个专业领域方向的精准创新中心,开展基础研究和创新研发,同时联合全国20多家共建单位共同承担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任务,为攻关项目开展提供必要条件,共享知识产权及成果转化收益。”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
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已搭建了
“细胞治疗研究院”和“国际临床研究中心”
均以二级子公司形式进行市场化运作
并通过协同创新机制
链接华西医院和其他机构的
科研力量进行技术攻坚
▲成都前沿医学中心
平台的运营也会引入“揭榜挂帅”机制。借助这一方式,发布“精准医学产业创新攻关项目”,通过对每个项目给予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资金支持,整合全国范围创新资源联合攻关临门一脚“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加速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和国产化替代。
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揭榜挂帅”倒逼科研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可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聚焦精准医学重大问题和关键技术,按照“榜单制定、评估遴选、开展攻关和成果评价”流程,实现研究课题公开竞标,为企业和科研团队搭建开放透明的创新竞赛平台,有力推动精准医学产业高质量创新发展。
在平台运营方看来
通过市场化手段去构建一个
多方共建的关系格局和利益分享机制
能够激发各方谋事创业的活力
进而最大限度盘活
技术、人才、资金、载体等资源
加速成果转化步伐
一个全新的体制机制下
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
参与成都产业建圈强链
未来可期
关于成都前沿医学中心
成都前沿医学中心一期于2018年底投入使用,位于成都高新区新川路2222号,占地面积167亩,总建筑面积29.4万㎡。二期作为四川大学与成都高新区的校地合作项目,整体打造为成都前沿医学中心,定位成都前沿医学创新发展的新极核和策源地,聚焦前沿医学、精准医疗、智慧健康和医疗美容等跨界融合的新业态,重在推进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相关科研成果落地转化。目前已引进华西医院国家级平台项目“疾病分子网络前沿科学中心”和“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等40个高水平研发平台;以“上市公司+PI”的模式引入14个四川大学教授成果转化创办的企业,已运营项目10家,产品管线近20个,已有2个I类新药获得临床批件;已引入世界500强企业项目阿斯利康中国西部总部、中国医药工业百强项目倍特药业研发中心和美国500强项目成都珀金埃尔默医学检验实验室。园区企业入住率约85%,现有科研办公人员2000余人。
成都前沿医学中心二期项目毗邻天府生命科技园二期,占地面积135亩,规划总建筑面积约30.5万㎡。定位打造“BT+IT”融合产业示范园区,重点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人工智能(生物信息)+精准医学、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医药器械销售流通四大方向,完善建设集创新研发、产业聚集、场景展示、科创服务为一体的高品质科创空间和生态体系。项目于2020年底开工,预计2023年上半年建成。
部分来源:红星新闻
天府生命科技园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