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抗体库技术领域专家刘江海博士——谈中国抗体药物产业

发布日期:2019-07-15 总浏览:5197

专家简介:

刘江海,成都盛世君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世君联”)创始人、执行董事、总经理,加拿大萨省治疗性抗 体资 源中心博士后。于2016年3月与加拿大萨省治疗性抗体资源中心主任Ron Geyer博士共同创立盛世君联,2017年公司成功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噬菌体展示抗体库”,并成为国内首家开发“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库”的高新技术企业。 

 

 

刘江海博士

目前,中国生物行业面临着历史发展机遇,有国家政策支持、药监局监管制度的国际化助力,还有市场巨大的潜力亟待挖掘。生物药对于中国病人的渗透率、使用率都在提高。目前,国内抗体研发形势大好,大家纷纷意识到抗体的重要性,多家企业都在投入大量资金。本期,我们邀请到抗体库技术领域的专家刘江海博士介绍抗体药物产业现状、抗体药开发的关键技术、发展前景以及盛世君联的产品布局。

抗体药物开发流程及抗体库技术介绍

抗体药物从无到有,主要经历三大环节:靶点的发现与验证,抗体发现与验证,抗体药的工业化生产。刘江海博士介绍,抗体发现的主流技术目前有三种:噬菌体展示库技术,转基因小鼠技术以及近年来兴起的B细胞分选技术。

其中,噬菌体展示库技术是将外源蛋白或多肽的DNA序列插入到噬菌体外壳蛋白结构基因的适当位置,使外源基因随外壳蛋白的表达而表达,同时,外源蛋白随噬菌体的重新组装而展示到噬菌体表面的生物技术。噬菌体展示库技术在2018年10月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实际上,该技术起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经过三十余年的迭代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更加完善的技术体系,但就整个国内研发环境来说,大部分企业还在使用已被国际市场淘汰的早期技术。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抗体中心和萨省治疗性抗体资源中心是目前世界知名的抗体库技术学术研究机构。刘江海博士归国前曾在后者参与抗体库技术研究多年,可谓是当仁不让的专家。谈到噬菌体展示库技术的研发企业,最为知名的要属德国的MorphoSys公司,就技术本身而言,其与刘江海博士创办的盛世君联同源不同宗,各自的抗体库设计基于不同的理念,各有特色和优势,但其最终的目的都是设计出品质优良且易于筛选抗体的抗体库。

此外,抗体发现最终环节——工业化生产,涉及抗体发现后的稳转细胞株构建、以及生产工艺放大等等。在国内抗体药产业链上,上游几乎空缺,中下游产业起步较早,目前已发展较为完善,甚至在国际市场上都可分一杯羹,如驰名中外的CRO企业翘首药明康德。药明康德提供CMC服务,为抗体发现企业解决得到有效抗体序列后的生产放大等问题,不仅品质良好且成本远低于欧美市场。国产抗体药品价格低于进口抗体药的原因不仅在于国产药大多属于仿制药,没有专利研发成本,另一方面就源自于成熟且性价比极高的下游工业化流程。

 

抗体药发展过程的两大瓶颈

刘江海博士认为,国产抗体药发展的瓶颈在于上游的创新靶点发现无法突破,以及先进抗体发现技术的缺乏。

他认为,创新靶点的发现必须以完善且强大的基础学科研究为基础,目前中国在该环节的参与度几乎为零,这一现状不是单一的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可以凭一己之力扭转的,而是需要在国家政策的大力导向和扶持下,从基础学科建设、专业人才培养、创新靶点发现企业的培育等多方面采取措施来驱动。无疑,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在新靶点发现上,中国在短期内无法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近些年,随着大批海外医药人才归国创业,尤其是东南沿海片区,一些跨国合作企业以及紧跟国际前沿的科研院所已经开始在这方面有所突破,逐步有一些创新靶点被发现,预示着一个良好的开端。

另一个瓶颈是如何采用更加先进的技术发现和验证新的抗体序列。

近几年,带着“嫁妆”的“海归”们为国内研发环境带注入了一股鲜活的力量,国内的抗体发现不管是抗体库技术、转基因小鼠技术、还是B细胞分化技术都将会有所布局。抗体发现的环节涉及技术性问题较多,重度依赖研发人员积累的工作经验和新的设计理念,故而在国外长期从事相关工作的专业人士才有能力在这方面进行技术突破。

 

谈中国抗体药物产业

目前,国内大部分抗体企业集中在产业下游——抗体的工业化生产,重在解决如何构建稳转细胞株、如何工艺放大、如何提高生产效率等问题。与国际发展的步伐相比,中国的抗体药产业下游基本步入快车道。此外,在药品临床实验方面,欧美国家由于审评程序严格且病患数量有限,其临床试验一般要持续八到十年。但在中国,由于人口基数大,病患数据充足,目前的审批程序也越来越优化,大大缩短了抗体药研发生产的周期。如苏州信达生物制药公司,其作为国内PD-1单抗药物开发的第一梯队,其产品经过严格的审核于今年年初上市,从IND、2期临床试验到最终上市仅用时3年。虽然当时受到了多方质疑,但中国国情下允许临床试验可分多中心同时开展,大大加快了临床试验数据的获取。此外,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持续进行改革,其审批流程向科学性、高效性靠拢,同时也给出了诸多优先审评条件,进一步加速了新药的申报和审批。

总体而言,在工业化大生产和临床试验方面,不管是依托国内已经发展起来的产业优势,还是借助国家政策改革提供的便捷,最终都为国产抗体药品入市提供了强大的后发动力。并且,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倾向于购买有效的抗体序列,专注后续工艺放大、临床试验、申报审批等工作,使抗体药更快地成为产品服务病患。

企业要发展,逐渐不甘于永远在下游市场活动。但鲁莽地涉足抗体发现领域就意味着投入高昂成本。所以,这类企业倾向于在国外建立研发中心,研发氛围成熟,团队成员更专业,效率也大大提高。也有企业会收购上游的抗体发现团队,如专注于噬菌体展示库技术以及转基因小鼠技术的企业,以充当其母公司的抗体序列发现中心。但国内专攻前期抗体发现的团队寥寥无几,且其团队更希望保持本身的研发自主性,有意愿被收购的队伍少之又少。现在,下游企业依赖从国外购买已确定的抗体序列进行转移转化。但未来,越来越多前期抗体发现企业也将布局下游生产,不再愿意将抗体品种转让出手。所以企业应尽早布局,以免将来受困于无序列可买的境地。

盛世君联的发展规划

谈到盛世君联未来的布局,刘江海博士提到两方面的重要工作:第一,生物大分子新药的发现,包括单抗药物、CAR-T/TCR-T药物、多肽药、蛋白药等。为企业筛选抗体,提供抗体序列,也提供已完成动物药效学试验的抗体品种。第二,单抗检验试剂的开发服务,此类产品供给第三方检验检测公司。目前,已经有多家检验检测公司使用盛世君联的输出技术生产兔单抗和鼠单抗等,其品质好、稳定性高、成本低廉。

生物大分子药物发现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大型药企和科研院所。对方提供抗原蛋白或者序列,盛世君联使用自己的抗体库,为其筛选对应抗体。未来两年,盛世君联的发展重心仍在技术服务上,但也会自主研发新药品种,希望两到三年能够出品。谈到如何保证提供新药研发技术服务的同时不与服务对象产生竞争关系,刘江海博士表示他们接受客户委托筛选出的抗体品种,盛世君联承诺在五年内不涉足该品种的研发和对外服务,一方面建立良好的信用制度,为公司打造良好的业内形象,另一方面,避免由于人为造成的恶意竞争而引发资源浪费,不辜负客户的青睐和信任

目前,盛世君联团队已有12人,未来两年将会扩张到二十到三十人的规模,争取形成从靶点确认到完成临床前关键步骤的完整的抗体发现能力,既可以升级技术服务深度——提供已验证的抗体品种,又为未来向抗体药下游延伸提供机会。盛世君联抗体库的多样性接近1000亿级的水平,其库容大、多样性高、有效抗体序列数目多,是名副其实的千亿级抗体库,在国内可以说是首屈一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盛世君联在提供技术服务的同时,公司每年拨有专项经费升级抗体库。

 

谈来蓉创业的经历

刘江海博士的家乡是四川彭州,浓浓的乡情让他选择了在蓉创业,舒适恬淡的生活氛围把他留在了成都。谈到创业初期,刘江海博士特别感谢政府的政策扶持以及园区提供的良好创业条件。他认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要想时刻保持走在前沿,与同行持续有效的交流必不可少。天府生命科技园完全满足了科学家们的社交需求。盛世君联身边环绕着先导药业、百利药业、睿智化学、金凯生物、华西海圻等药业公司,既可以向他们汲取发展经验,又可以从中发展服务对象,可谓两全其美。对未来,他希望盛世君联能够凭借自身的优势服务产品吸引更多的外界关注和支持,同时积极发挥抗体库技术优势产生的联动效应,吸引更多的生物制药企业参与到成都生物医药产业大环境来,共同营造良好的产业生态圈。

目前,盛世君联已从“起步”模式切换为“扩张”模式。刘江海博士在谈企业加速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时表示,目前急需升级实验室环境,为未来计划开展的动物药效学试验做好场地准备。同时,他也希望政府在出台系列产业扶持政策后能够切实保障政策的落实,尽量简化和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重复申报材料,提供更多扶持创业“一条龙”办事通道,从实际出发为到蓉企业落实配套服务,打造好成都生物医药之都的靓丽名片。

刘江海博士

  • 天府生命科技园

    电话:028-85311525

    地址:成都市高新区科园南路88号

  • 成都前沿医学中心一期

    电话:028-63918917

    地址:成都市高新区新川路2222号

  • 成都前沿医学中心二期

    电话:028-85326166

    地址:成都市高新区新川路2222号

  • 成都前沿医学中心三期

    电话:028-86058168

    地址:成都市高新区新川路2222号西侧

天府生命科技园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