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关注 | “事业合伙人”新模式助推成都生物医药产业“乘风破浪”

发布日期:2020-09-16 总浏览:2784

      为做好《泛珠三角区域卫生健康合作发展研究报告》,今年七月底,南方新闻网记者一行走进天府生命科技园进行了深入调研。以下是全文报道:

 

       走进成都天府生命科技园的成都前沿医学中心,夏季的阵雨刚刚冲刷过这座新近落成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园区内现代建筑风格和入驻的生物医药企业散发着生命的朝气和活力。

 

天府生命科技园一期

 

       天府生命科技园目前已建成2个园区。其中,天府生命科技园一期定位为生物医药研发创新中心和产业孵化中心,聚焦生物药、化药、中药、医疗器械、生物医学工程、提供专业服务的配套机构招引项目。

 

天府生命科技园二期俯瞰图

 

       二期定位成都前沿医学创新发展的新极核和策源地,聚焦前沿医学、精准医疗、智慧健康、医疗美容等招引项目。

 

       目前,天府生命科技园内入驻着以华西医院、恒瑞医药、睿智化学、好医生药业为代表的国内外知名企业或机构和以西岭源、安特金、迈科康、今是科技为代表的创新创业型企业共计183家,孵化培育了成都先导、海创药业等多家优秀企业,引入国际、国内一流水平项目400余项,其中在研一类新药项目超50个。

 

       “ 创业者如果愿意,只要拎一个背包过来就行,园区可以提供全套的服务。”

 

       天府生命科技园运营管理公司—成都高投生物医药园区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万翔介绍,服务前置是园区最大的特色,在创业者确定入驻园区前,园区服务团队就开始进行创业评审和创业指导,帮助创业者做到心中有数。

 

       天府生命科技园的“全生命周期”精准服务涵盖向生物医药企业和创业团队提供创业指导、公共技术平台、安全环保、人力资源、品牌策划与推广、后勤保障等6大类共计21项服务。企业在入园前、入园时、入园后的不同阶段,都能享受到园区提供的各类创业孵化服务。

 

调研团队参观入驻企业

 

       在天府生命科技园二期内,可以看到不少企业已经入驻办公。如提供专业细胞资源储存服务的成都圆中北科目前已顺利入驻,项目首期启动的“细胞库”,每年就能为3万名市民提供专业服务。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和核心要素,因此人才招引是园区内入驻企业的核心需求。

 

       为此,天府生命科技园打造出知名人才招聘品牌——天府生命科技园BioTalent人才招聘活动。

 

       针对生物医药行业人才供给少、人才区域分布不均、企业需求量大、企业招聘困难等问题,组织高新区生物医药类企业开展专场招聘活动。BioTalent人才招聘活动启动至今,共计服务400余家(次)企业,线上线下吸引有效参与人数达4万多人。

 

       近年来,成都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与四川大学持续深化合作交流。而天府生命科技园二期的成都前沿医学中心,就是成都校地合作的典范。

 

       成都前沿医学中心按照“共建、共管、共享、共服务”模式,形成“创新研发-成果孵化-产业化落地”的全产业链条,推动四川大学科研成果落地转化,并在国内首创政府与大学以共同利益为纽带开展创新转化合作的模式,同时保障政府的投入有渠道回收。

 

成都前沿医学中心

 

       政府建载体,四川大学引团队的共建模式。

 

       成都高新区为成都前沿医学中心提供生物医药研发专业标准载体,如研发办公楼宇,并提供基础装修补贴等政策支持。四川大学引进高层次研究平台和高水平研究团队。

 

       工作同协调,项目共把关的共管模式。

 

       共同设立工作小组,负责中心工作整体协调推进;共同成立学术委员会,负责成都前沿医学中心入驻项目的战略规划、项目筛选、团队引入、考核评估等工作。

 

       成果转股权,支持换期权的共享模式。

 

       国内首创政府与大学以共同利益为纽带开展创新转化合作,成都高新区通过前沿医学研究中心提供载体建设、租金及装修等资金支持,换取四川大学医学类、生物类、药学类科技成果转化确权后股份。

 

       知识变产品、项目变公司、教授做股东的共服务模式。

 

       成都高新区与四川大学分三个阶段提供接力棒式服务。第一阶段是创业阶段,提供包括创业咨询、创业导师、政务服务、项目线上审核、安全环保等服务;第二阶段是孵化阶段,提供包括政策指导、品牌推广、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金融对接等服务;第三阶段是加速阶段,提供人才服务、上市辅导等服务。

 

成都前沿医学中心

 

       天府生命科技园积极推动医院、高校研发人员以参股的形式进行新药研发,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成都赜灵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陈俐娟就是受益者之一。

 

       如今,“成都赜灵”已经在成都前沿医学中心入驻办公,实验室内的研发工作也在如火如荼地推进。

 

       “天府生命科技园与泛珠三角区域其他省区合作较少。”万翔坦言,目前仅有部分珠三角地区企业到园区设置分中心,园区层面上暂未开展合作。对于未来的发展,他建议可以在泛珠三角区域建立生物医药产业联盟。

 

       万翔提出了“长江流域生物医药创新服务联盟”的例子。

 

       从2016年到2018年,天府生命科技园携手包括上海张江药谷、苏州BioBay在内的泛长江流域知名园区,发起了长江流域生物医药创新服务联盟,促进了长江流域各园区信息互动、创新要素对接,不断提升长江流域生物医药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未来在泛珠三角区域是不是也可以共同去研究这样的形式?”万翔建议道。

 

       此外,他表示未来希望可以在成果转化、人才交流、项目投资等方面,加强与泛珠三角区域的合作。

 

 

       记者手记

 

       联手创造生物医药产业

       成长空间和创新土壤

 

       生物医药产业具有“高投入、高收益、高风险、长周期”的特征,需要高额投入作为产业进入和持续发展的条件。如今,生物医药产业已经进入了精耕细作的阶段,新一轮的竞争高峰期悄然到来。

 

       笔者调研后发现,泛珠三角区域的生物医药产业存在发展有梯度差、地区间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不利于本地产业集聚的建设,同时也制约着地区间的协同发展。因此,笔者认为除了生物医药企业自发合作,更需要上层建筑统筹全局,从上而下引导泛珠三角区域内不同地区之间的产业协同发展。

 

       首先,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不仅要关注技术层面的问题,更要上升到国家的战略层面,抓住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新机遇,努力争取各级利民惠民的项目以及重点课题研究支持。同时,加强校地合作促进科研创新成果转化,借鉴天府生命科技园成熟经验推广以支持换期权的“事业合伙人”模式。

 

       其次,加强政府主导作用,加强区域间联动力,推进产业合作,充分考虑各地的功能定位和发展优势,形成优势互补,提高各项资源利用率。

 

       最后,优化资源创新资源配置,通过打破区域垄断与壁垒,促进泛珠三角区域生物医药产业在信息、科技、人才等资源交流,消除制约创新要素跨区流动的制度障碍,降低创新要素流动的成本。

 

文源:南方新闻网

  • 天府生命科技园

    电话:028-85311525

    地址:成都市高新区科园南路88号

  • 成都前沿医学中心一期

    电话:028-63918917

    地址:成都市高新区新川路2222号

  • 成都前沿医学中心二期

    电话:028-85326166

    地址:成都市高新区新川路2222号

  • 成都前沿医学中心三期

    电话:028-86058168

    地址:成都市高新区新川路2222号西侧

天府生命科技园微信